中铁六院设计的卡姆奇克隧道登上央视《国家记忆》栏目
近日,由中国中铁联合央视拍摄制作的五集纪录片《花开友谊路》在CCTV-4《国家记忆》栏目正式开播,这部纪录片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中铁建设者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第五集《命运与共》讲述了“中亚第一长隧”——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的建设故事。
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至帕普铁路卡姆奇克隧道工程由中铁六院设计完成,不仅是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合作示范性项目,同时也是丝绸之路重要国际运输走廊“中国-中亚-欧洲”的组成部分。作为乌国有史以来第一条铁路隧道,卡姆奇克隧道工程全长19.26公里,被称为“乌国总统一号工程”“中亚第一长隧”。隧道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方式,原来从塔什干到费尔干纳需要绕道塔吉克斯坦,绕行150公里,现在只需3小时,较之前节省6小时,极大节约了出行成本,让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卡姆奇克隧道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巴比斯科地区,横跨数座高山,施工环境艰险,难度很大,且只有3年的建设工期。面对设计难度大、工期紧张、语言障碍及环境影响等不利因素,中铁六院隧道设计团队临危受命,于2013年6月组建技术骨干远赴乌国开展勘察设计工作。伴随着项目开工,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岩爆。
为加快建设进度,解决施工难题,保障项目安全。项目设计团队组建科研攻关小组,结合实际深入施工现场,通过针对性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总结科学的灾变机理和防治对策,并依托卡姆奇克隧道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抗减震、岩爆防治及防冻害等技术措施。先后攻克了高寒、高烈度、高地应力等技术难题。创新提出了“岩体结构分析和电磁辐射监测相结合的岩爆预测方法”,建立了层状岩体岩爆的力学模型,提高了岩爆预测精度,并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创新提出了小断面特长隧道运输系统及运输方法,丰富了特长单线铁路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技术,结合辅助通道和开挖断面的合理设计,极大提高了施工速度。项目成果成功助力卡姆奇克隧道提前100天完成贯通。
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2016年6月22日,卡姆奇克隧道贯通,中乌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乌兹别克斯坦有史以来第一次火车穿过隧道的时刻。中铁六院的专业技术团队再次将天堑变通途,让乌兹别克斯坦人民50多年来梦想打通的隧道,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