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中铁六院大家庭, 感悟“合和文化”魅力传承

(通号院 王宇)

      2016年8月底,我有幸加入中铁第六勘测设计院集团这个大家庭,工作在通号院党群部,在这里首先要感谢通号院给了我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让我切实体会到集团公司“合和”文化以及通号院“家园˙校园”文化的魅力。

      说到文化,在人类社会各不相同。具体到我国,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男的就会递烟、送茶,女的会炒几个好菜。吃饭时,还会挟菜到客人的碗里:这好吃,那好吃。没有什么特别有权威的书明文写出来要这么做,但大家都这么做,是爷爷教给父亲,父亲教给自己的。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不这样做,就会觉得不热情,不舒服。

      企业也一样,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例如生产一根小小的缝纫针,都要分解成18个工序,由18个人去完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任务,各人之间如何交接也有明确的规定,形成了特定的行为规范。为什么要做,如何共同去做,怎样才能做到齐心合力?这些都要靠企业文化导向、熏陶、促成。

      记得刚到中铁六院通号院的时候,即刻被一种“家”的氛围所吸引,整洁的环境、规范的流程、亲切的问候、真挚的笑容,家的温馨、家的亲切从心底油然而生,我感受到了积极、乐观的工作氛围,在这里员工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都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在这里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学业务、学技能,新员工用新思维、新举措,为“家”文化营造氛围;不分份内事和份外事都是“家”里的事,全员参与,克服困难,彰显院风。

      这里讲述我参与培训的一件小事,充分体现了通号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信任和人文关怀。入职后的第四周通号院安排人员参加,由中国中铁新闻中心和中铁中铁党校,联合举办的2016年网络文化传播培训班。按我的理解,作为央企序列的设计院所,新入职的员工无论从资历还是职务上来讲,应该没资格直接参与总公司一级的宣传业务培训班, 但是院里领导却让我参加了这期直培班。因为是刚入职不久,各项工作流程还没摸清,有关出差的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项还来不及了解,刚知道领导的安排后确实有些兴奋,但也掺杂着一些疑惑。

      令我感动的是,周围的领导和同事不是光通知参会就完事了,还没等我询问,党群部的同事就热情、主动的告诉我每个细节,从出差的报销流程,到票据信息的填写;从详尽的乘车路线,再到培训地点周边的环境,甚至还注意到新员工刚入职没发工资,提醒我到财务部走手续提前支取差旅费。这样的细节都替我想到了,对于新员工来讲,这是何等细致入微的关怀啊!我相信对于一家企业,只有“和合”文化的内涵,深入通号院每位领导和职工的骨髓中,才能让大家在工作、交流和学习中,养成主动替别人多考虑的习惯,进而在全院营造出“在家温馨,在校求知”的氛围。

      当然,作为中铁六院大家庭的一份子,通号院“双园”文化在传承并发扬“合和”文化精髓的同时,充分验证了“创新是积累的延伸”这一准则。正所谓“出门靠朋友”,在通号院工作期间,由于工作岗位需要,经常会有临时的紧急性业务,但让我体会到的是:出差时朋友不在“服务区”,驻外项目部和后方的领导和同事,照样可以HOLD住!

      2016年9月接到紧急任务,配合通号院长沙分院参加11月初,在长沙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博览会。展会邀请了部分国家部委、国家级协会、央企负责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节,以及湖南省各级政府领导出席,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轨道交通设计单位、设备厂商参展。

      因为通号院是第一次参与这类国际范围内专业性的博览会,所以各级领导给予了很大关注和建议。但是时间紧,任务重,这就需要每个环节紧密的契合度,从材料的统合收集、汇编措辞,再到文字、图形资料的精修,期间必须保持各生产单位、机关部门间的紧密沟通协调。但让我惊讶的是,大家没有因为我的“新人”身份而出现调阅材料,协调事宜受阻的环节。每次协调会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大家就马上自动自发的整改,再次谦虚征询我的汇编意见,没有让我主动去催要过一份需要整改待提交的材料。要知道国内不少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内部都有推诿扯皮,“磨洋工”的症结。这里!通号院却让我对以前的认知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后来我总结:这正是中铁六院“合胆同心、和衷共济”文化的魅力所在。

      转眼间入职已经半年有余,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涩,到为人处事日益成熟、得体,让我深深明白,工作中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更需要的是我们拥有凝聚力和向心力。风雨几度山更翠,历经霜寒菊更香。在中铁六院通号院这个精彩纷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舞台上,机遇与挑战同在,喝彩与拼搏同行,让我满怀热忱,充满正能量,也正是“合和文化”散发的光芒,让我相信中铁六院在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道路上,定能慨然前行!

      今天,年轻的我们,在通号院正在发挥着“安全、专业、快捷、灵活”优良传统。而我,今方少壮,在中铁六院集团公司“合和”文化以及通号院“家园˙校园”的文化理念下,理应展翅高飞!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津ICP备14007877号-1  Copyright◎ 2015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邮箱:crl@crlgc.com

地址:天津市空港经济区中环西路36号 邮编:300308  电话:022-581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