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成就卓越--中铁六院集团电气化专业品牌
中铁六院集团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领域业务,肇始于1955年8月为修建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领域工程设计、系统研究、新技术研发的设计研究单位,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奠基者、引领者和践行者的气魄和勇气,引领助力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化专业快速发展。
风雨兼程七十载 勇立潮头铸辉煌
集团先后承担完成了我国第一条干线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凤段)、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线、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等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史上的“8个专业第一”;完成了我国第一条实现供电设备国产化地铁——上海明珠线、第一条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应用的地铁——广州地铁2号线、第一条国产化适度集成综合监控系统的地铁——首都机场线、第一条采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供电、专用轨回流技术——宁波地铁4号线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11个专业第一”。
1960年,第一条干线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凤段)
宝成铁路正线全长668.2公里,宝成线宝鸡至凤州段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工频单相25kV交流制式的铁路,于1960年开通。主要技术标准:牵引供电采用直接供电方式,接触网除采用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外,首次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
1977年,第一条一次电化新建电气化铁路--阳安线
阳安铁路正线全长357公里,主要技术标准:牵引供电采用单相工频交流27.5kV直接供电方式,接触网首次全线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倡议“一带一路”建设,集团累计承担并完成了包括京沪高铁在内的国内外50多条、2万多公里电气化铁路勘察设计任务,开辟了全国34个城市和地区以及伊朗、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以色列等海外轨道交通供电、机电、自动化控制项目的设计、咨询和项目管理工作。先后完成了110多条、3400多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任务,正在开展设计工作线路150多条、4400多公里。在同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很高的知名度。
1982年,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石太线
石太铁路正线全长235公里,主要技术标准:牵引供电除北合流至段廷段采用直接供电方式外,其余区段均采用BT供电方式,接触网区间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车站正线采用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站线采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1985年,第一条采用AT供电方式及微机远程控制电气化铁路--京秦线
京秦铁路正线全长281公里,主要技术标准:采用吸流变压器--回流线(BT)供电方式,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及直接供电方式。第一次采用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第一次采用先进的微机远动装置。
历经近70载潜心研究、创新突破及引进消化,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化领域,高铁、地铁、独轨、空轨、磁悬浮等领域牵引供电技术和智慧交通技术等方面达到了行业领先或世界领先水平,完成了我国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所有牵引供电制式的首次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科技奖5项,国家级优秀设计奖19项、咨询成果奖7项;省部级科技奖50项,勘察设计奖192项、咨询成果奖39项、专利奖3项、标准奖8项、软件奖9项。集团拥有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55项、软件著作权32项,海外专利2项,主持及参与编写了国家标准38项、行业标准59项和多项地方标准,拥有自主设计研发的软件平台20余项。2021年,作为中国中铁唯一的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用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关键技术及应用》创新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股份公司“十三五”十大优秀科技成果。
牵引供电专业现有各类省部级及以上技术专家60余人次,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詹天佑、茅以升奖1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4人,工程建设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部级各类专家人才20人,中国中铁各类专家人才16人。
聚焦攻克新技术 扬帆逐梦新时代
集团坚持科技兴企、人才兴企,历经多年探索、研究和实践,从铁路交通到城市轨道交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重载铁路到高铁客专、从独轨技术到磁浮技术、从柔性接触网到刚性接触网、从钢铝复合轨到高强高导接触线,从走行轨回流到专用轨回流,从直线电机供电到同相供电等多项技术的首创性研究,掌握了大批核心技术。
1992年,第一条重载双线电气化铁路--大秦线
大秦铁路正线全长653.02公里,是中国第一条采用国际八十年代先进技术,自行设计和施工、以运煤为主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双线电气化铁路。采用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首次采用三相三线圈“十字交叉”接线牵引变压器,并取得技术专利。
1998年,第一条时速达200公里电气化铁路--广深线
广深铁路正线全长139.46公里,主要技术标准:牵引供电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接触网首次采用TJ-127+AgCu120、20kN+15kN带预留驰度的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方案。
《高受流特性的接触网系统及供电装置》”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要课题之一,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目标是提高线路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营安全水平和降低系统能耗,并配合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车,研制与之匹配的大张力接触网系统的关键材料和零件及相关的安全保障技术,实现我国高铁技术平台从时速350公里到时速400公里的跨越。该项目支撑了京沪高铁先导段实现16辆编组双弓受流486.1km/h的高铁世界最高运营试验速度,为我国创建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和装备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
京津城际铁路全长119公里,设计最高速度350km/h。牵引网采用AT供电方式,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方式,首次建立了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技术标准体系。荣获了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
2011年,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设计最高速度380km/h。京沪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外部电源采用220kV供电,牵引网采用AT供电方式,接触网采用全补偿弹性悬挂方式,全线接触网采用了20kN+31.5kN(350km/h区段)、20kN+34kN(380km/h区段)两种张力体系,试验动车组在先导段创造了486.1km/h双弓运行世界纪录。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刚性接触网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当前高原山区铁路和市域铁路的建设需求,在时速160公里速度等级成果基础上,分别在国铁集团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研立项开展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刚性接触网关键技术研究,从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和突破工程关键技术两个维度,开展高精度仿真平台、系统技术方案、高速受流部件等技术攻关,以构建更高速度的刚性接触网技术体系。
2000年,第一条实现供电设备国产化地铁--上海明珠线
国内首次研制开发了供电系统系列设备和整套接触网零部件,开创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变电所、接触网采用国产化设备的先例,为国内其它城市地铁供电设备全面国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2年,第一条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应用的地铁--广州地铁2号线
开创了我国地铁采用刚性悬挂接触网应用的先河,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年,第一条跨座式独轨线--重庆轻轨较新线
国内首次完成了跨座式单轨供电系统、接触网原理研究,研究开发了单轨特有的接地漏电保护系统和全套接触网零部件,系统设备和接触网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
磁悬浮技术,从2000年开始,就致力于高速磁悬浮牵引供电系统技术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关于高速磁浮的科研课题。2018年,承担了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时速600km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之一“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综合接地和牵引供电方案研究及技术设计”的研究工作。2002年开始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高速磁悬浮牵引供电计算模拟技术的研究,为进行高速磁悬浮牵引供电系统的自主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4年,第一条城郊快速线--天津津滨轻轨线
我国首条采用DC1500V制式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国内首次进行架空接触网雷电防护研究并完成工程实施的线路,填补了我国轨道交通领域雷电防护的空白。
2005年,第一条采用直线电机及DC1500V第三轨技术地铁--广州地铁4号线
填补了我国直线电机牵引方式及DC1500V第三轨供电技术的空白。
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方案研究采用AC25kV的快轨交通和采用DC1500V的城市轨道交通构成的一体化交通的交直流供电技术、双流制中性段供电切换技术及中性段接触网悬挂技术,引领该技术在一体化交通中的发展方向,对双流制一体化交通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2005年,第一条时速120km快速地铁--广州地铁3号线
填补了我国快速地铁刚性接触网的空白,首次建立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接触网的技术标准。
2008年,第一条国产化适度集成综合监控系统的地铁--首都机场线
首次采用了国产化综合监控平台,推进了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平台国产化进程。
集团拥有多项先进的、自主开发的仿真模拟平台,为设计科研工作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技术支撑。“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全动态仿真模拟软件”和“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仿真模拟系统”具有功能齐全、适用性强、实时模拟、模拟结果贴近运营实际等特点,在国内多个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上得到科学验证。2021年6月,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仿真模拟系统成功获得CMA、CNAS认证以及ILAC-MRA国际互认,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谐波及短路仿真分析平台” 成功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柔性接触网弓网仿真平台(CPS)”“刚性接触网弓网仿真平台(CRPS)”“接触网雷电防护仿真计算平台”“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模拟仿真平台”“长定子磁悬浮直线电机牵引计算模拟仿真平台”为弓网计算、设备选型、雷电防护、环控仿真、高速磁悬浮技术提供了软件数据支撑。
2013年,第一条时速120km第三轨供电技术应用的地铁--上海地铁16号线
开拓了城市轨道交通DC1500V第三轨供电制式的快速运行模式,创立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第三轨供电制式快速运行技术标准。
2017年,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驾驶地铁--北京地铁燕房线
构建了以行车指挥为核心的全集成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TIAS系统),推动了综合监控系统高度集成化的发展进程,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自动化运行时代的到来。
全力拓展“第二曲线” 抢抓低碳智慧发展先机
近年来,集团在奋力做强传统优势业务“第一曲线”市场基础上,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传统基建向新基建、工业化、数智化、绿色化结构转型调整新机遇,聚焦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智慧城市重大发展战略,奋力开拓智能运维、低碳节能、新能源、智慧楼宇、园区、社区和产业化等新兴业务,努力打造市场经营“第二曲线”,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初见成效。
2019年,第一条时速160km快速架空刚性接触网应用线--北京新机场线
首次建立了160km快速刚性接触网的技术应用体系,填补了160km快速架空刚性接触网的工程应用空白,推动了快速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2020年,第一条采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供电、专用轨回流技术--宁波地铁4号线
首次建立了接触网专用轨回流技术标准和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地铁行业多年的世界性难题“杂散电流腐蚀”问题,填补了行业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开展了新一代能源运控系统、柔性直流牵引供电、智能微电网接入及储能一体化技术、能源互联网等研究课题,搭建了公司“双碳”技术业务发展的体系。积极推进智能化智慧化业务研究,完成了智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关键设备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关键技术、智慧城轨云计算平台与大数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基于“互联网+”的售检票技术、接触网在线监测及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风水节能控制系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为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新一代中国式智慧型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技术支撑。开展智慧社区、园区、楼宇相关技术研究,搭建了办公园区可视化综合监管系统平台。
举旗立潮头,创新不止步。中铁六院集团将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向着建设交通强国的伟大目标和梦想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