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六院精准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铁六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高擎中国中铁“开路先锋”大旗,在乡村振兴领域不断深耕细作。
近年来,中铁六院依托旗下中铁六院合肥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以有力举措汇聚设计力量,结合规划设计工作特点,从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到落地“带不走”的产业项目,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深度服务乡村振兴之路。
理论先行 立足设计助力振兴
近日,由中铁六院合肥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国元编撰的乡村振兴专著《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建筑设计研究》正式出版。该书出版,是研究中心自2021年建立以来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面的又一新突破。
2021年6月,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铁六院合肥院召开乡村振兴主题论坛,邀请了60余位专家学者展开热烈讨论,为新形势下推进“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言献策。乡村振兴主题论坛
同年7月,中铁六院合肥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适时建立。研究中心建立以来,一直立足设计,聚焦乡村振兴的战略性、规划性等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实践调研、成果转化,先后开展了马郢项目、全椒乡村振兴馆、长丰左店淮光研学中心、虎凹欢乐茶谷项目,以及长丰县、郎溪县等多地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和落地实施工作,内容涵盖研学旅游、村庄规划等诸多方面。
因地制宜 脚沾泥土以“心”创“新”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筑作为历史的沉淀,见证了乡村的变迁,也承担了留住乡愁闯出新路的责任。如何把乡村建成幸福家园?研究中心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把乡愁融进乡村建设,把好处带到村民家中。六安市金寨县油坊店乡的西莲村
位于六安市金寨县油坊店乡的西莲村,曾是国家重点贫困村,脱贫攻坚行动让这个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充分挖掘“红色+绿色”旅游资源,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铁六院在西莲村打造了乡村振兴领域的首个样本。
西莲村“故乡的茶”民宿项目是中铁六院以零元设计费原则打造的首个项目,同时也是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公益设计活动。金寨县油坊店乡是六安瓜片核心产区,年交易额逾5000万元,是皖西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基于这一特点,项目方案以“茶”为设计元素,建筑以茶叶形式展开,现代而不失乡土气息。
“规划设计不是坐着涂涂画画,脚沾泥土方能以‘心’创‘新’。大到发展规划编制,小到绿化树种培植,项目团队全程把关,因地制宜提供最佳设计方案。”刘国元是这样说的。在实施的每个乡村振兴项目中,始终坚持规划超前引领、技术全程指导、建设有效落实,当好规划“建议人”、技术“把关人”、落实‘协调人’,真正为乡村建设提供陪伴式服务。
融合产业 留住乡愁闯出新路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产业融合,才能更好地惠及农村农民。
从过去冷冷清清的“三无村”“空心村”,现在的马郢村已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230万元、社区人均年收入约2.8万元的充满文化创意的“旅游村”“网红村”,其中秘诀何在?
“最重要的是,深度挖掘马郢自身文化进行文创化转化。在马郢社区的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设计中,我们用文创的方法对马郢乡村的产品进行包装和品牌提升,保护和修复现有的建筑,进行品质提升,突出乡村特色。”刘国元这样解答。他介绍说,项目设计以服务村民发展产业为原则,保证充分与村民沟通,量体裁衣一揽子解决村民创业中间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乡愁留得住,产业能致富,生活工作两头顾”的美丽乡村发展道路。安徽省双墩镇海宝村农耕健身邀请赛
而在双墩镇海宝村旅游扶贫项目上,也展现了产业融合的特征。位于长丰县双墩镇的海宝村曾经是一个贫困县,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农耕健身邀请赛,多角度宣传推广“扶贫+体育+乡村旅游”新模式,为双墩海宝脱贫攻坚工作开拓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研究中心借助专业优势,在“双墩镇海宝村旅游扶贫项目”上充分借鉴当地人文资源、农耕文化基奠,为海宝村农耕大赛的具体竞赛项目提供基础设施,助力海宝村打造富有时代气息、具有乡土特色的基地化路子。
海宝村农耕健身邀请赛在2018至2020年连续成功举办农耕健身大赛的基础上,2021年升级为全省邀请赛,各级媒体争相报道,迅速成为体育健身领域的一张靓丽名片。截至2021年12月,直接带来各类经济收入约1250万元,累计增加就业岗位近百个,村集体收入较往年增长35余万元。
规划引领抓振兴、产业融合抓特色、有效衔接抓落实。如今,中铁六院合肥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正倾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实现乡村振兴宜居空间的“塑性”与“铸魂”。未来,还将继续在“特色产业、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等方面,充分发挥好前端设计和技术优势,在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书写新篇章,切实担当起央企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