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提质,积“势”成力,推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升级提速
6月19日,电气化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新质生产力创新技术发展交流研讨会暨天津市轨道交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推进会在中铁六院举办。天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春武出席会议并讲话。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张秀强,天津市总工会二级巡视员、基层工作部部长赵勇敏,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孙蕴秀,天津铁路办事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春元,天津港保税区总工会主席王文芳参加会议。
与会嘉宾在中铁六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光建陪同下,参观了天津市轨道交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展及中铁六院劳模(专家型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成果展。中铁六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副总经理李永龙致欢迎辞。
天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杨春武
天津市总工会对联盟各成员单位和广大劳模工匠、一线职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轨道上的京津冀”从蓝图变为现实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充分肯定。轨道交通工作室联盟是市总工会聚焦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以12条重点产业链为重点,着力指导推动了10个左右市级同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中的重点之一。中铁六院工会作为联盟牵头单位,联合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天津铁路办事处、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等成员单位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先行一步,实现联盟成员工作室数量达到了20家以上,关联企业涵盖了中央企业、国有企业、非公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不同类型,为天津市其他行业联盟建设作出了示范,吹响了轨道交通“劳模工匠助企行”的“冲锋号”!
会议指出,一是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入实施集智攻关和联合创新。联盟要瞄准行业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破解行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要注重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天津市轨道交通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二是要聚焦战略人才培养,大力培育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联盟要聚焦轨道交通行业战略人才需求,发挥好载体平台作用和人才聚焦效应,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三是要聚焦联盟长远发展,高质量打造市级标杆和行业示范。联盟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规范运行程序,凝聚工作合力,不断做大做强做优,高质量打造全市创新工作室联盟标杆,创造出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联盟要真正成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和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平台,助推实现企业创新发展和全市高质量发展。
联盟启动仪式
李永龙在致辞中表示,由中铁六院工会牵头组建天津市轨道交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是天津市总工会对中铁六院的重视和信任,更是激励和鞭策,我们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加强互通有无,通过举办联盟论坛、技术交流会,积极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实施集智攻关、联合创新,不断推动成果转化,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和能工巧匠培育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综合参与能力,实现共同发展,助力推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升级提速。
颁发聘书
会议通过了《联盟章程》《联盟成员名单》《联盟理事会建议名单》,为联盟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秘书长颁发了聘书。中铁六院首席专家、副总工程师王立天为联盟理事长,电化院工会主席李金华为常务副理事长,电化院副总工程师李力鹏、城交院副总工程师宋超业及其他4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为副理事长。
天津地铁集团闫伟创新工作室、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孙德英创新工作室、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宋金川劳模创新工作室、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高铁智能建造工作室、中铁六院李力鹏创新工作室等牵头人,分别围绕电气化铁道及城市轨道交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技术发展、创新成果应用等内容依次进行交流与分享。
中铁六院首席专家、副总工程师 王立天(右一)
中铁六院首席专家、副总工程师、中国中铁地下空间专业研发中心主任 贺维国(左一)
会前,与会嘉宾听取了中铁六院首席专家、副总工程师王立天及贺维国关于中铁六院创新技术工作开展情况及创新工作室建设情况的介绍。
联盟座谈交流研讨会
会后,联盟组织召开座谈交流研讨会,就联盟建设情况及联盟首批联合项目攻关情况及轨道交通行业新技术进行了充分研讨。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津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天津铁路办事处、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中铁六院电化院、中铁六院城交院工会负责人及22个联盟成员工作室牵头人及相关人员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
中铁六院工会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工人阶段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高质量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在天津市总工会和中国中铁工会的指导下,目前已命名44家“中铁六院劳模(专家型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4家工作室被命名为省部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家工作室被命名为中国中铁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0家工作室成为中国中铁四电工程、隧道工程、测量工程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