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六院集团电化院参与研究的国铁集团重大课题《时速200公里级刚性悬挂接触网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方案评审
6月9日,中铁六院集团电化院参加了由国铁集团科信部组织的《时速200公里级刚性悬挂接触网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方案评审会。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院士卢春房、京投公司副董事长丁树奎、国铁集团工管中心刘永红处长、成都铁路局总工程师赵海宁、兰州铁路局副总经理赵必忠等9位专家参会指导。
该课题由铁科院牵头,中铁一院、中铁二院、中铁六院、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路经规院等13家单位共同参与研究。中铁六院集团电化院牵头负责该课题的刚性悬挂接触网弓网耦合动态仿真及RAMS评估技术研究,参与关键部件及装备研发、设计施工方案和工程试验方案研究等相关内容。电化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兴华带领课题组成员参会并汇报相关情况。
电化院课题组依托北京大兴机场线长距离时速160公里刚性接触网技术研究应用成果,通过深入开展科研合作,2021年在国铁集团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成功立项开展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刚性接触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和突破工程关键技术两个维度开展技术攻关。围绕时速200公里级刚性接触网的受流特性和关键技术难题,进一步开发完善了高速刚柔过渡、膨胀接头、弹性线夹等关键仿真计算模型,实现了仿真计算结果的自动化后处理和多维化展示,自主研发构建了三维化、实体化、参数化的刚性接触网弓网耦合动态仿真平台。为尽快实现上道试用,课题组成员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数百种组合方案的仿真计算和对比分析,提交了工况全面、数据详实、方案合理的仿真计算研究报告,从主要技术方案、关键部件选型和系统技术参数三个层面研究提出了时速200公里、时速250公里刚性接触网系统成套技术方案。
何华武院士、卢春房院士及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时速200公里级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技术方案汇报,详细了解了弓网耦合仿真分析、关键零部件研制及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研究进展,一致认为课题研究方向正确、计算数据丰富,对课题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课题组尽快开展上道试用及标准编制工作,为完善我国高速铁路刚性接触网技术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电化院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和电化品牌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聚焦轨道交通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持续推进“专精新特”技术研发应用。此次时速200公里级刚性悬挂接触网关键技术研究方案顺利通过评审,标志着电化院在研究构建更高速度等级刚性接触网技术体系实现了新跨越,为引领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