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六院:深耕津门筑根基 赋能盛会显担当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盛大举行。作为首个由中国参与创建且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此次将是中国第五次承办上合峰会,意义重大,备受世界瞩目,不仅为天津这座“枕河望海”的城市赋予了新的国际使命,也为扎根津沽大地的中铁六院提供了彰显实力的广阔舞台。
中铁六院的发展脉搏与美丽天津的建设步伐同频共振。多年来,企业深耕天津、服务全国、助力“一带一路”,通过打造精品工程和提供精心服务,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致力于成为“有能力 可信赖”的城市建设伙伴。2025年上合峰会花落天津,这座城市的每一项基础设施,都是这场国际盛事的“幕后舞台”。作为这些“舞台”的主要搭建者之一,中铁六院正以其扎实的工程实践,为盛会的圆满呈现提供最可靠的硬件支撑。
1 深耕轨道交通,织密津城立体交通网
中铁六院始终将服务天津、融入天津作为核心战略,在助力城市经济升级、推动商业繁荣、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等领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参与轨道交通、市域铁路、新能源及污水治理等一大批标志性精品工程。深度参与天津地铁 2 号线、4 号线、5号线、6 号线、7 号线、8 号线、9号线、10 号线、13 号线、津静线以及滨海 Z2 线、滨海 Z4 线等全部地铁线路的新建与改造工程,成为津城交通网络建设的“主力军”。
在建的天津市轨道交通B1线作为滨海新区“美丽滨城”建设“十大工程”的重点项目,更是中铁六院集团重组成立后中标的首个总体总包项目,承载着企业深耕天津市场的重要意义。为确保项目质量与安全,中铁六院充分发挥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积淀,牵头开展《天津滨海新区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指南》等关键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全面应用于 B1 线建设中,有效攻克了滨海地区地下工程的技术难题。该项目预计 2026 年实现通车,届时将串联滨海新区内对外主要交通枢纽,进一步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纽带作用,推动区域资源高效配置与优势互补,为京津冀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投身市政工程,绘就天津品质新图景
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中铁六院同样交出了亮眼答卷,以技术创新破解建设难题,以精品项目提升城市品质,作为总承包联合体牵头方实施的天津市滨海新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盾构段),更是市政工程领域的标杆之作。该项目位于塘沽城区核心区域,是天津市首个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市政管道项目,盾构区间总长 3422 米,施工过程中需下穿津滨高速、津滨轻轨 9 号线高架桥、津塘公路及多条地下管线,施工环境复杂、技术难度极高。
面对挑战,中铁六院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开展“基于有限空间异形始发井及小半径曲线条件下盾构分体始发技术”“小直径盾构独头长距离掘进施工组织及其配套设备” 等关键技术攻关,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该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道路排水能力,有效改善防洪排涝水平与水环境质量,为市民营造了更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成为美丽天津建设的生动实践。
中铁六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领域持续探索。先后主持完成天津地铁李明庄车辆段、民航学院车辆段、滨海胡家园车辆段等多条线路场段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截至目前,参与建设的天津地区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已达 22.89兆瓦,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向电网输送 2070 万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近 10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27.3 万吨,以实际行动助力天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 服务上合项目,搭建国际合作新桥梁
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上合组织相关项目建设的进程中,中铁六院始终以全局视野布局全国,凭借专业实力参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建设。位于青岛胶州湾畔的青岛上合国际会议中心项目,便是我们服务上合组织发展的代表性成果。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3.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 49.2米,集大型会议、展览、办公、餐饮等功能于一体,是具备承接高规格国际活动能力的现代化综合场馆,未来将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等重大国际会议的核心举办地。
项目建设期间,中铁六院设计团队从前期规划布局到结构设计创新,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工作,为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自 2020 年起,团队更是长期驻守项目一线,靠前服务,深度参与设计与施工全过程,与业主、施工方建立高效协作机制,及时解决现场设计难题,确保设计意图精准落地。今年7月23日,青岛上合国际会议中心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不仅大幅提升了青岛的城市形象与国际影响力,更搭建起上合组织成员国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从织密津城交通网络到提升城市品质内涵,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到服务国际合作项目,中铁六院用一个个精品工程,为天津的发展写下了扎实的注脚。2025年上合峰会,既是对天津城市实力的一次检阅,也是中铁六院作为“城市建设合伙人”综合能力的最佳舞台。未来,中铁六院将以峰会为新的起点,持续赋能城市发展,深度参与国际合作,用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成果,在世界舞台上,书写中国设计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