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我们又来啦!中铁六院携两项职工创新成果再次亮相大会
7月28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中铁六院携《内河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专用回流轨牵引供电仿真平台》两项职工创新成果再次亮相工匠大会。
1.《内河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该创新成果是由中铁六院首席专家贺维国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研究的,并作为全总职工优秀技术成果代表在此次大会的全国展区参展。
该创新成果攻克了内河修建沉管隧道设计理论、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关键技术瓶颈,将沉降计算精度提高了75%,接头不均匀沉降控制在10毫米,首次在国内外建立起完善的沉管隧道建设标准体系,把沉管隧道由传统江河入海口修建拓展到内河中上游地区,引领了我国沉管隧道工程建设和技术进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实现我国交通强国国家战略作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整体应用到世界最大规模公轨合建沉管隧道——佛山东平隧道、世界最长内河沉管隧道——南昌红谷隧道,推广应用于天津海河、香港沙中线、越南西贡等十余座大型水下隧道,节约城市核心区用地逾10万平米,节省工程造价约6.5亿元。
2.《专用回流轨牵引供电仿真平台》
该创新成果是由中铁六院电化院副总工程师李力鹏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研究的,并作为天津市职工二十佳“五小”创新成果代表在此次大会的省市展区参展。
该创新成果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轨交通牵引供电仿真模拟软件。同时,该成果深度契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战略,在国际上首次搭建了包括专用回流轨、柔直供电系统、超级电容储能、双向变流器等新一代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内的仿真模型,对地铁、轻轨、独轨等轨道交通类型,“Y”型线路、环形线路等复杂线路,以及多种计算工况进行准确的模拟仿真,通过对接运营系统实现辅助动态可视化输出、保护动作预警等多种仿真技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智能化和节能降碳技术研究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支撑和分析平台。目前,该成果已在北京、天津、香港等13个城市地区超过25条城轨线路进行了推广应用,涉及工程合同额超过3亿元,社会、经济、技术效益显著。